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07 19:56:07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路。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4

由于本单元内容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一部分学生直接通过“想加算减”,就能比较顺利地学会20以内的减法,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加法不够熟练,在初学减法时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例1教学十几减9,情境图引出的是13-9的计算,学生摆出13根小棒(左边10根,右边3根)后,要从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体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意识是不明显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数出9根拿掉,(其中有从左边开始数的,也有从右边开始数的)然后数数还剩4根,知道了13-9=4。至于从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体现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学生是不明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小棒,再现了学生的拿法:(一)从左边起数出9根拿走,其实就是先从几里减去了9?剩下几根?右边本来有几根?一共剩下几根?边讲边板书:10-9=11+3=4。(二)从右边起数出9根拿走的,先引导学生看清楚,13可以分成10和3,说一说你是先拿走了几根?这时剩下几根?还要再拿走几根,为什么?最后剩下几根?板书:13-3=1010-6=4。

我的意图是:学生有了这样的操作方法,教师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方法,使学生基于操作的感性认识抽象成数学思维,掌握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将方法迁移到不同的题目上去了。但是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抽象过程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第二种方法,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觉得,这个抽象的过程应逐步过渡,给学生一个认识上的坡度,使他们的思维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适。所以在教例1的时候,还是应该注重学生感性认识的积累,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围绕学生拿小棒的方法,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达到慢慢引导的目的。

比如第一种拿法,引导学生说出:“从10 ……此处隐藏3227个字……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应该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分配不够恰当。

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游戏上,等等。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学具,若分组操作、交流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依然不能“习惯成自然”,平时更多地还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不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进步,有失败才能吸取教训,希望在往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吸取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平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习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3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