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31 13:29:09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

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终将失去家园——地球。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松鼠和松果》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引领学生朗读感悟,情中悟理。尤其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抓住松鼠担心什么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我结合三个重要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到小松鼠由欢喜到担心最后又高兴的心情。

(1)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2)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3)松树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以后,这里就会长出一片松树林的。

在朗读的过程中,又设计比赛读的方式,看谁的感情最丰富,不仅能在语气上,而且在表情上也能表现出来。学生的兴趣特别高,读起书来也特别有劲。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的道理。这是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的一个亮点。

另外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教学又必须抓准训练点。所以在教学第三段时,我抓住一个省略号和光秃秃让学生想象光秃秃的世界是怎样的?小松鼠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想象体会之后学生知道了没有松树,没有森林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再让学生读这段话感情自然就出来了。最后一段我说,小松鼠长出来了最要感谢谁?有的说春雨,有的说小松鼠。让学生说说理由,马上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是一堂家常课,存在得更多的是不足之处,那就是:生字写得少,指导得不够细致;教学过程设计的还不很精,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慢慢地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2

拼音教学非常枯燥,学生不太感兴趣,老师教起来很费力。但如果把拼音放在情境中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为了把这节拼音课上得活泼、形象,我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筹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通过先观察书本插图,让学生说一说“我看到了……”。学生非常积极,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非常具体,把我们要学的gkh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我看到了水草和蝌蚪组成了一个K,水草蝌蚪kkk。我会让学生们跟着他念顺口溜。这样一来,我变得很轻松,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带动程度差的学生。然后,我再出来适当地总结,调整,声母gkh的音和形就学会了。

接着,我出示了一首总结性的儿歌作为奖励送给他们,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如:小鸽子,咕咕咕,

小蝌蚪,圆圆肚,

小河水,哗啦啦,

小朋友,笑哈哈。

在这样轻松、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里,学生们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好。我想这样的方式以后可以多用,争取让学生们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3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一、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基本特征应为:

(1)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课上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听和读着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说和写重在表达能力的训练,理解和表达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听在这些训练中是放在第一位的。有关资料也表明:人类获得知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听这一渠道。善于倾听,首先要学会静听。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你想成为一个健谈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静听的人。”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而且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静心地听广播,听新闻,听别人谈话。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描述情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在一次次的倾听中增强自己的语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所以,在一年级要让学生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学生有时认为自己会了就做别的事情。特别是在听别人读书时,有部分学生就开始走神了。我采用了接着读,指名点评等方式,一学期的训练,但效果不显著,这点也使我感到迷茫。

往往“读”又是着力点,通过“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言语的敏感”。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尤其要多朗读。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过程,一般要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多读书能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伴随着动作来识字

小学低中段的学生,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可以让学生多动手。《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年级的孩子要认识常用汉字264个,其中110个会写。就低年级学生阅读而言这是相当繁重的,大部分汉字并非他们在初识之时就一目了然的,某些字是随其阅读量的扩宽而慢慢去感悟的。加之汉字笔顺笔画千变万化,同音形近字多,学生识记有一定困难。要学生学会独立识字,为今后自学和阅读奠定好基础,这已成为我们识字教学的方向。

汉字中有不少表示动作的字。在认识这些字时,我们一边认读,一边辅以动作,想象字义和字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奶奶的白发》时,其中有“指、抬、摸”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可以让大家用手做出相应的动作。还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做动作,其他孩子猜生字来识记。例如:在学习“看”时,可以让孩子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孩子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体和“目”组成的。再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让孩子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更容易记住这些字。动作识字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孩子理解字义和用法,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3)让学习贴近生活

注重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 ……此处隐藏10011个字……可以说只有一个,你能读读最后一小节,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直到下课,也没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月亮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去郊游。

同年级的另一位老师是这样上的:她没有像我似的提炼出月亮的两个心愿,而是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分析课文以前,已经能知道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年级语文下册语语文,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都去郊游”了,学生的回答没有遇到我教学时的那种困难。但这样的设计在教学时则缺少些悬念,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其他的老师没有把教材挖得这么深,教得倒也顺畅,目标也能较好地达成。所以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发我几方面的疑问:

1、月亮的心愿到底应定位在两个矛盾的“晴天、下雨”上,还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 2、如果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那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教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时的强烈好奇心。

3、把月亮的心愿定位在“晴天、雨天”上,是不是也可以?而揭示“让孩子们都去郊游”目标的达成,是否可老师适当点拔? 4、一年级的课文到底应该是较粗浅地分析,还是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课文的意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以上的疑问,希望各位有见识的同仁能给我有用的建议,这也是我的“心愿”。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4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3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文章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效果:

1.首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所以导入部分,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我出示彩虹的图片时,大部分同学都惊讶地说好漂亮的彩虹,甚至有孩子还知道彩虹的颜色,提出了雨过天晴就出现了彩虹,为下文的学习作下铺垫。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我在识字时,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点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学本课堂”主体是学生,核心是学习,标准是会学,要充分信任学生。

二、成功之处:

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来回答,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如:在上最后一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后同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本段由3个问句组成)有什么不懂的需要解决的?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有亮点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觉得在长句子的停顿这个教学重点上处理的还不够,长句的停顿在多次朗读中能有进步,但是实际效果还不是很好。其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多音字和设问句,孩子们在接受上还有些吃力,这样的拔高还需要斟酌。

四、改进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的孩子学习课文,要引导孩子通过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读”。从自由读,到老师的范读,读中引导学生学习会认的生字,再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