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04 17:47:09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陵春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陵春教学反思1

我选李清照的词是因为她的词作在全宋词中可谓别具一格。她的文笔细腻,文风婉约,加上她有着坎坷沧桑的生活经历,因此她能把哀怨缠绵的愁绪透过美丽的文字深情地传达给每一位读者。《武陵春》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上乘佳品。不管读多少遍,它总能让人感觉新鲜,感觉别有一番滋味。我认为通过对此词的反复吟诵与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宋词的热爱。

我希望设计出一个书声琅琅,能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引发学生的丰富想象的课堂。因此,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首先特别注意听读环节的安排,务必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声中体会词的意境与内涵。导入课堂以后,对词的鉴赏就从听录音开始。接着我给学生提点朗读的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速语调进行朗读。为了使朗读的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还设想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先是自由读,让学生仔细体会词的意境;再分组读,让学生比较出词的韵味。光是开头的读还是不够的。因此,在后面赏析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每到“情深处”便又齐声朗读。在这堂课的后半部分,我选了一首配合着歌词而唱的动听的歌,让学生再次陶醉于那美丽而充满哀愁的情境。词在古代本来就是为了歌唱而作,因此,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个歌唱的环节。既让学生把词唱熟,也让他们把李清照的忧愁心绪唱得痛快淋漓。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我的听读设计还是很成功的,整节课读书声几乎未曾断绝过。学生也从朗读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因而他们的表情都沾满了李清照的淡淡哀愁。

作为鉴赏课,除了听读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地品味作品的语言与情感。然而我自己感觉在这个环节上做到不够好,因为我总觉得对语言的品味还不够深入,学生的鉴赏并没有达到渐入佳境的效果。我的原意是,在语言品味的环节采用以问题带动思考的模式,引导学生逐层次地赏析词作的语言美以及言语之外的哀愁情绪。但实际教学的效果,似乎离我当初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在此我想说我的两点不足之处。第一、在讲上片时,我让学生找出“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当然说明他们对词句在朗读过过程中已有初步的理解。而我为了让语言的品味不只停留在字面上,便以“物是”与“人非”为提问,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词背景。可惜,我所展示的背景似乎只有一个大概。虽然一种坎坷的人生经历即使

只是简要的只言片语往往也能打动人心,但我课后总觉得这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体味身处金华的李清照是何等的忧伤。我想我应该把准备做得更足,应该把她53岁寓居金华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也向学生阐述一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由眼前的“风住尘香花已尽”而产生的国破家亡丈夫死的“断肠”与悲催。第二、在讲下片时,我问学生“写得最巧妙的是哪一句?”学生也找到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也许是学生按经验根据位置来随意找到的,因为他们并不能说出此句到底妙在哪里。本来这一句是写“愁”最出色,最有特点的句子,也是点睛之笔,我是应该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体会它写“愁”的妙处的,可实际教学中,我却匆匆地显示幻灯片的内容,然后匆匆地就把它三言两语讲完了。事后我想,如果我能把船上的货物与词句的“愁”进行“称量”的话,那学生必能感受这“愁“的重量。倘若再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写愁的句子加以类比,那写愁的妙处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再由全词最后一句的“愁”字感知全篇,那学生也必然因“涕泗横流”而回味无穷。这两点我会在以后的实践中努力践行。

这次录像课给了我一次研究古典诗词教学法的机会,也让我对诗词教学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其实我还感觉录像课中还有一些别的不足之处,在此不一一详述,也希望各位给出宝贵的意见,我会虚心地接受并且改正。

武陵春教学反思2

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确实,课后发觉自己的实时评价还不够精准、丰富,全面引导学生的能力还欠缺,朗读还有待于加强,因为没有预习,所以有关李清照的史料学生知道甚少,造成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过多等等,如果让我再次上这篇课文,我不会设计那么多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而是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谈收获以及自己对词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我只是有针对的给学生补充有关李清照的背景与生活经历,然后让生再次联系她的背景与生活来进一步品词,进一步朗读。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琢磨加强。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词这种文学样式虽然已经不陌生,学生的诗词也有一定的积累,但词中表现的家国离恨情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却有极大的差距,而且有关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学生知道的又很少,基于这,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先从表层感受词的气氛,再步步深入到文本,最后再到了解词人的内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层层感受词的意境和魅力了。

武陵春教学反思3

选择五菱春天这篇文章,首先,李青赵羡慕了很长时间,喜欢她天生精致的写作,优美的优雅风格,清新细腻的话语。通常还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关于她的信息,所以本课是第一个创新在于李庆照系统的理解,这是单位培训的重点:突出优秀人才的独特风格。九年级学生,在新课教学的一边,而系统评论只是一个捷径!

第二个创新是,我可以基于教科书,结合考试,以教科书为起点,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以考试为目的的高点,使用强力的方法,使学生结合理论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

但我不喜欢学生不喜欢,为了达到诗歌教学要求的结合的目的,课程准备课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我将设计成功应用到课堂的几个方面:

首先,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文学风格的话不是陌生人,学生们有一定的诗歌积累,而是国家表现的话从仇恨,丈夫和妻子死于生命和学生有很多经验 大的差距,也对李庆照的生活知之甚少,基于这一点,我在本课设计,使用方法简单,让学生先从表面感受到心情的话,再通过阅读到文字,最后通过比较单词的内在词,逐步从浅到深感觉这个词的心情和魅力。在李青赵介绍时,也为初中教科书李庆照系统地理解了系统,也是一本重要的初中教科书李庆照对古诗文过程中自然测试的文本的系统理解欣赏的方法教学生,对于九年级学生,这应该是两个世界的收获的最好!

随后音乐创造了一种氛围,因为它是古诗,毕竟远离学生,所以气氛非常有必要创造,我选择了音乐,音乐是相互联系的,她带给人们不仅享受旋律,更是灵魂的沟通,思考飞行,交流的灵魂。在整个文本中,开始,中间,结束我有音乐散布,使音乐的魅力感染了学生,让他们跟随音乐的情绪起伏,为了让学生快速输入文字,在课前我选择了一首歌曲李庆照,一张王苏Takinori 现在一个中学生喜欢一个歌手,两首歌曲和文字更接 ……此处隐藏10024个字……也拟泛轻舟。

师:也拟什么意思啊?

生16:也打算

⑷、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她也想啊,她心里也明白什么叫拿得起放得下啊,可此时此刻,她放得下这满怀的悲愁吗?

生:放不下。

师:你怎么知道她放不下?

生1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是的,词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竟然放不下,那语气应该怎么读呢?

生17: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

师:是的,很好,词中是有那么一句的,来我们一起来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那“愁”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古人却用语言让心中的“愁”字变得可感可知。来,咱们来齐读一下关于写愁的诗句吧!

PPT1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生齐读

师:愁可以使一江春水,也可以是一川烟草,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愁似乎是一个不可计量的东西,但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得重量。所以我们要读出词的什么?

生:沉重感。

师:准备好了吗?

师:词的悲愁全出来了,合上书本,也能吟诵出这首词的悲愁,那就更好了,来,试着背背看。看谁最懂李清照的心!能背下来了就举手。

师:我们不仅要背出这首词,还要背出这首词的感情。

师:准备好了是吗?那把书本合上,咱们有感情的齐背一遍吧!

生齐背

师:满意了吗?有同学摇头了,那咱们再一起来试试看!

生齐背

四、知人论事,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曾经如此活泼快乐的女子,如今为何愁肠百结?载不动的愁里究竟有什么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则背景资料,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吧。咱们班谁的声音比较宏亮的!(看来大家都很谦虚,那我就不客气了)来,你来展示一下你的声音吧!

PPT8:北宋“靖康之变”后,高宗南逃。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八年后她流落到金华,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生18:读

师:读得很响亮,有一个词呢能再跟老师读一遍吧,江南

生18:江南

师:有进步了,课后再去练练好吗?

生18:可以

师:你从这则背景资料里读出哪些愁?来,咱们这位男生一直都沉默,是不是太愁了,你来说说?

生19:丈夫去世了

师:很好,你呢?

生19:国破家亡,还要流落异乡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

生19: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师:你呢?

生20:只身流亡之苦

师:你为什么要加“只身”呢?

生20:这时候,她丈夫已经去世了

师:哪个更苦?

生20:后面的

师:是的,孀居之悲,家国之痛,将词人的愁凝成一个重字,别说是词人自己,就是我们聚集的心灵之舟也难以承载吧!

师:咱们再一起去感受这许多愁!

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拾起一朵《武陵春》,走进一代词宗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春残何事苦相思,病里梳头恨发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一地落花,悲愁重重……去读吧,希望你们能喜欢李清照的词,还有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完成。(音乐)

PPT9:想象词人写完《武陵春》,放下笔内心又生一份感慨,试写一段话,描述词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耽误大家几秒钟时间,也许出来这个门,就没有机会讲了,谢谢咱们九(四)班的同学给了老师一堂那么好地语文课,同学们都很棒!老师真的很荣兴来上这一堂《武陵春》谢谢!

生齐鼓掌

教学反思:

1、在李清照的笔下,有很多不同的愁,少女的愁,闺怨之愁,相思之愁,以及中年的乡愁、国愁,每一种愁跟她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背景十分相关,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不时插入与作品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读到“日晚倦梳头”时,插入“翻书赌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对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并曾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此时最爱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离开了自己,再怎么梳妆打扮也已无人欣赏,自然是“倦梳头”了。在读到“只恐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插入作者的身世经历;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试问,一个垂垂暮年的孤独、柔弱灵魂如何能承受得起这许多愁。这些资料对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词意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2、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怎样把吞吐吟诵的停顿长短,快慢延长贯穿到这首词中?同时考虑到朗读又是学生的薄弱点,怎样有新意又有效呢?朗读形式上多样性,齐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朗读的境界,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事实上,这批学生朗读的功底还是可以的,由于我个人的引导繁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但如果想达到更尽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会更锦上添花。

3、课堂教学总体而言是表面热热闹闹的小讨论和满堂絮叨不清的碎问碎答。而比较满意的地方就是描写“风住尘香花已尽”的画面,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且采用感性思维简单切入,让同学们比较容易下笔。问题流于文本表面,激发不出思维冲突,连珠炮似的简单追问充塞整个课堂。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课堂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①语文教学除了朗读见功力之外就是板书,板书的艺术是对文字最好的阐释,但整节课下来,却只字未见,这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也是我的一个遗憾。

②课堂用语在环节不能一矢中的,设问不准,学生回答就会脱离教学意图,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堂机智,就很容易让学生逃出课堂,走入无效教学的怪圈。都说“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确实,课后发觉自己的实时评价还不够精确,丰富,全面引导学生的能力还欠缺,朗读还有待于加强等等,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琢磨加强。

《武陵春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